项目介绍
春晖博爱学前项目是在福利院为3-7岁的孩子建立的幼儿园,从环境的设置到个性化的教学安排,完全以孤残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兴趣为中心,由经过培训的学前教育老师运用回应式教育理念开展呼应项目课程以及融合教育课程。呼应项目课程是当今国际上提倡的教学法,旨意增能儿童为积极的学习者。融合教育课程为不同程度特需儿童提供最佳教学计划,以每一位特需儿童发展最大化为目标,运用个体教育计划促进个体特需儿童最大化发展。我们不但促进儿童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也帮助激发福利院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品质,为其进入小学或者特教学校,以及适应未来做好准备。
9200元/年
相当于支持一名3-6岁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其各方面均衡发展。
在线捐赠
项目故事
每天早上8:30,春晖学前班的林林老师准时在教室门口守候来上课的学生。彬彬第一个扑倒林老师怀里。“彬彬早上好,昨天的图画课你喜欢吗?今天要不要继续画出你小脑袋里想的东西?”说着,她轻轻敲了一下彬彬的小脑袋。
紧接着志兰也扑上来。“志兰你昨天走的时候头还疼着,怎么样,今天好多了吗?随后她班上的小朋友一个个扑上来争先恐后跟林林问好,说着自己昨天放学后的见闻。“林老师,我昨天吃了一大碗饭!”
她所在的班级是春晖博爱与福利院合作开办的专门为院内3-6岁儿童设立的学前班,林林的工作就是利用春晖博爱的抚育和教育理念,设计专属于这里的孩子们的课程,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知道因为有人关注他们爱他们,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
林林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她喜欢的生活和工作就是陪伴小朋友每天阅读、游戏、户外活动、画画、唱歌、跳舞、发现新鲜事物。现在在春晖博爱的学前项目工作,给她小时候的梦想赋予了新的意义。林林的工作不仅限于教孩子们。
现在的林林应付这些“特殊”的小朋友们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可是刚开始并非那么容易。回忆起第一天当老师的场景。“我试图握着一个孩子的手和他交流,但是孩子回避我,拒绝和我交流,”她回忆,“后来我寻求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我意识到,跟孩子打交道,我要特别耐心。首先要细心观察他,轻声和孩子交谈。”她试着重新跟孩子对话,了解到孩子的内心对于新环境是恐惧的。林老师把身体放低到和孩子一个高度,眼神水平看着他。他们玩了一会,孩子有了安全感,和林老师也就亲近起来。
在春晖博爱的项目里工作了8年多的时间,林老师表示,“我仍然需要学习”。她不断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小朋友参与活动?如何让内向的孩子有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林林也不断让自己的课程方式多样化,从田野调查到大自然,再到当地的景点。每天课程结束后,林林都让孩子们分享自己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伴随着孩子们一个个离开教室,林林都会蹲下身,在每个人的耳边说一句“私人订制”的鼓励话语。